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管壳式)换热器。当两流体的温度超过50℃时,由于热应力可能引起设备变形、管子弯曲,甚至破裂,应采取热补偿措施。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使壳程清洗困难,所以要求壳程流体清洁且不结垢,两流体温差小于70℃。U型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弯成U型,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
正三角形排列。壳体公称直径为600mm,公称传热面积为130m2,公称压强为16kgf/cm2,管程数为2。增大传热系数K、传热面积S或平均温度差都可提高传热速率Q,所以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也从这三方面考虑:欲提高总传热系数,就须减少管壁两侧的对流传热系数、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主要设法减少其中较大的热阻。污垢热阻:应防止结垢和及时清除垢层。对易结垢流体,可增加流速,在管程内流动。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核心是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要计算传热面积,先要知道K及△tm,K值与设备结构、尺寸及流体流道等有关,而Φ25×2.5mm及Φ19×2mm两种规格的管子,标准钢管长度为6米,所以合理的管长应为1.5米、2米、3米、6米。其中以3米和6米管长为多。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同时导致流动阻力增加,平均温度差下降。当温度差修正系数低于0.8时,可采用多壳程。
计算平均温度差,并根据温度差校正系数不小于0.8的原则,确定壳程数或调整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终温由总传热速率方程估算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或按系列标准选择设备规格选用的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应比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约大10%--25%。
氮气使用时要提前进行管线)氮气使用时临时管线上要增加压力表,两人用对讲机联系开阀门,防止超压。氮气使用时必须2人以上用对讲机联系充压和泄压操作,防止管线超压,损坏管线,防止人员窒息,造成人身伤害。氮气不使用时必须对管线的阀门进行挂“禁动”标识牌,防止人员误动作。从上述使用情况看,用氮气试漏节约大量的检修时间,检修费用。